大连建功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
联系人:杭经理
手 机:18940973888
电 话:0411-87626477
传 真:0411-87626477
邮 编:116600
邮 箱:dljgjd@126.com
地 址:大连开发区金马路
518号(辽宁田径对面)
网 址:www.dljgjd.cn
大连地源热泵系统的主机(如压缩机、换热器等核心设备)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因机械磨损、水质问题、控制失灵或外部环境影响出现故障。以下是常见故障类型、原因及简要排查方向:
一、压缩机故障
1.压缩机不启动
可能原因:
电气故障:电源缺相、断路器跳闸、接触器触点烧蚀、电机绕组短路或接地(绝缘电阻低于2MΩ);
保护装置触发:高低压开关动作(系统压力异常)、油温保护(润滑油温度低于设定值)、过载保护器断开;
控制信号中断:主板故障、传感器(如排气温度传感器)失灵、模式切换未完成。
排查要点:先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(三相电需平衡,偏差≤5%),再通过万用表检测线路通断,后读取控制模块故障代码(如显示“E01”通常为高压报警)。
2.压缩机异响或振动过大
可能原因:
机械磨损:轴承缺油或损坏(润滑油不足时可闻到焦糊味)、活塞与气缸磨损、阀片断裂;
液击现象:制冷剂充注过多或蒸发器过冷,导致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;
安装问题:机组底座螺栓松动、管道应力传导至压缩机。
排查要点:听诊器检测异响部位,若为“金属撞击声”可能是阀片故障;若振动伴随油温升高,需检查润滑油油位及油质(乳化或发黑需更换)。
3.压缩机过热停机
可能原因:
散热不良:冷凝器结垢(水垢厚度>1mm时散热效率下降30%)、风扇故障(风量不足)、环境温度过高;
制冷剂不足:系统泄漏导致压缩比增大,功耗上升;
润滑不足:油泵故障、油过滤器堵塞(压差>0.1MPa时需更换)。
排查要点:检测冷凝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(正常约8-12℃,若超过15℃可能结垢),用电子检漏仪查找漏点(重点检查焊接接口、阀门密封圈)。
二、换热器故障
1.冷凝器/蒸发器换热效率下降
可能原因:
结垢堵塞:循环水硬度高(钙镁离子>200mg/L)导致水垢沉积,或地埋管杂质进入系统形成淤泥;
空气滞留:系统补水时未排净空气,在换热器顶部形成气堵;
水流量不足:循环泵叶轮磨损(扬程下降)、管道阀门未全开、过滤器堵塞(压差>0.05MPa时需清洗)。
排查要点:对比进出水温差(冷凝器正常温差4-6℃,若<3℃可能水流量不足),用红外测温仪检测换热器表面温度均匀性(局部过热可能气堵或结垢)。
2.换热器泄漏
可能原因:
腐蚀穿孔:循环水pH值异常(<7或>9)导致管束腐蚀,或地埋管区域土壤电化学腐蚀;
冻裂:冬季停机时未及时排空换热器内积水,或防冻液浓度不足(低于20%);
机械损伤:运输或安装时碰撞导致管束裂纹。
排查要点:观察压缩机吸气压力是否异常下降(制冷剂泄漏),或从视液镜看到气泡;水侧泄漏可通过打压测试(压力0.8MPa保压30分钟,压降>0.05MPa视为泄漏)。
三、制冷剂循环故障
1.高压报警(压力>设计值1.5倍)
可能原因:
系统内有不凝性气体(如空气、氮气),需通过高压侧排气阀排放;
冷凝风扇故障(如电容损坏、叶片卡顿),导致散热不足;
地埋管换热不良(土壤热堆积,埋管进出口温差<3℃),冷凝温度异常升高。
排查要点:停机后观察高压表压力是否持续上升(若上升则存在不凝气),检查风扇电机电流是否在额定范围内。
2.低压报警(压力<设计值50%)
可能原因:
制冷剂泄漏(常见于阀门接口、焊接点);
干燥过滤器堵塞(触摸过滤器表面温度低于两端管路,温差>5℃为堵塞);
膨胀阀故障:感温包安装松动(导致阀门关闭)、阀芯卡死在小开度。
排查要点:用歧管压力表检测高低压,若低压为负压且高压偏低,可能干燥过滤器冰堵(多因系统水分超标),需更换干燥剂并重新抽真空。
四、电气与控制系统故障
1.控制模块死机或误报
可能原因:
主板电子元件老化(如电容鼓包)、程序冲突;
传感器故障:温度/压力传感器信号漂移(如铂电阻阻值异常)、线路接触不良(插头氧化)。
排查要点:重启控制器观察是否恢复,用万用表检测传感器输出信号(如4-20mA电流是否正常),替换备用传感器验证。
2.电机过载烧毁
可能原因:
轴承卡死:缺乏润滑或异物进入(如循环水杂质磨损水泵轴承);
负载过大:阀门未关严启动水泵,或压缩机液击导致电机过载;
电源电压波动(超过±10%额定电压)引发电流异常。
排查要点:测量电机三相绕组阻值(应平衡,偏差<2%),若某相阻值无穷大则绕组断路,需更换电机或重绕线圈。
五、其他常见故障
1.系统噪音异常
可能原因:
管道共振:支架松动或管径与流速不匹配(流速>2.5m/s时易产生湍流噪音);
电磁阀启闭冲击:阀芯磨损导致关闭不严,或压差过大(>1.0MPa)引发水锤效应。
排查要点:触摸管道振动部位,加装橡胶减振喉或调整支架间距(建议每3-4米设一个固定支架)。
2.能效比(COP)持续下降
可能原因:
整体性能衰减:主机运行超过10年,压缩机效率下降(容积效率<80%);
地埋管换热退化:土壤热平衡失衡(连续5年以上单季运行),埋管热阻增加;
末端负荷匹配不当:实际负荷远低于设计值,主机长期低负荷运行(<30%额定负荷时COP下降明显)。
排查要点:对比设计COP与实际运行值(如设计COP=4.5,实际<3.0需全面检修),通过地温监测判断土壤热流是否失衡。
故障预防建议
定期专业维护:每年至少1次全面保养(如清洗换热器、检测制冷剂纯度、校准传感器),每3年对压缩机进行性能测试(如泄漏量、压缩比检测)。
水质严格管控:每月检测循环水pH值和电导率,夏季制冷季前进行化学清洗(去除微生物黏泥),冬季前更换防冻液并测试冰点。
智能监控预警:接入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关键参数(如压缩机排气温度、地埋管进出口压差),设定预警阈值(如高压超过1.8MPa时自动减载)。
规范操作流程:停机时先关主机再停循环泵(防止水倒流冲击换热器),冬季长期停机需排空水路或保持防冻液循环。
通过“预防性维护+快速故障响应”,可将主机故障率降低60%以上,避免因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(据统计,非计划停机平均修复成本是定期维护成本的3-5倍)。